紐約市議會 首辦「台灣文化傳統日」


影音來源:記者洪群超(訂閱世報YouTube看更多新聞影音)

紐約市議會29日晚首度舉辦「台灣文化傳統日」(Taiwanese Cultural Heritage Celebration),並向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儷文、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及紐約中華總商會董事長李可喬頒發嘉獎狀,來自台灣的「創造焦點」(Eye Caching Circus)雜技團亦到場表演,而紐約花蓮慈惠堂則在開場前祈福禱告,現場充滿濃郁台灣風情。

此次為紐約市議會首度舉辦「台灣文化傳統日」,由代表布朗士第18選區的市議員狄亞茲(Ruben Diaz Sr.)牽頭主辦,選區台灣移民眾多的法拉盛市議員顧雅明、代表傑克森高地的市議員卓姆(Daniel Dromm)、代表可樂娜和北艾姆赫斯特的市議員莫亞(Francisco Moya)、以及代表布碌崙日落公園的市議員萬齊家(Carlos Menchaca)協辦。

狄亞茲為現任布朗士區長迪亞茲(Ruben Diaz Jr.)的父親,此前長年擔任州參議員,於去年改競選市議員並勝選。狄亞茲長期友台,他在29日致詞時指出,此前作為州參議員,便每年在州參議會舉辦「台灣文化傳統日」;此番改任市議員後,將此慶祝活動帶到市議會,同時宣布今年首度舉辦後,「未來每年都要辦」。出席活動的顧雅明則致詞指出,其選區法拉盛的繁榮,離不開台灣移民的貢獻,並表示慶祝台灣文化傳統,便是慶祝「愛拚才會贏」的精神。

當晚到場的狄亞茲和顧雅明代表市議會,分別為徐儷文、伍銳賢和李可喬頒發嘉獎狀。徐儷文致詞中特別感謝狄亞茲和紐約中華總商會執行長于金山,合力促成該於市議會首度舉辦的慶祝活動,指出對她的嘉獎不單是鼓舞其個人,更是台灣和紐約市之間深厚淵源與友誼的見證。




2011年底掌權以來,金正恩創下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氫彈試射,第一次發射洲際彈道飛彈,韓戰以來首位北韓領導跨越非軍事區,緊接著,他要成為首位與美國總統見面的北韓領導人。

「這是史詩般的一刻,」長期研究北韓的專家高斯(Ken Gause)認為:「即使形式上只是個見面會,但美國和北韓領導人能夠同桌,仍是重大的事件。」

兩位領導人都喜歡做出大膽的決定,熱愛鎂光燈,但是這次會面,不僅僅只是大合照。

對川普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證明他自己講的「高超談判技巧」,在對北韓極限施壓的一年取得外交勝利。

金正恩則目標非常明確,「他想要讓北韓再偉大一次,」過去幫北韓政權募資的脫北者金一國(音譯,Kim Il-guk)認為:「他想要擺脫國際制裁,讓北韓賺到更多錢,成為強國。」

從屁孩到世紀獨裁王,金正恩中頭獎?

金正恩6年多前從父親手上接下了,以殘酷鎮壓、廣泛的營養不良和好戰聞名的集權國家。

當時只有27歲的金正恩,除了血緣,實在談不上具備有領導人的資格,很多分析師認為北韓的日子不多了。

但是金正恩不只活了下來,並且壯大,北韓的核武和導彈技術展現驚人的進步,他政權上的潛在威脅也一一被他解決,處決了姑丈暗殺了哥哥。

2018年,金正恩再度大躍進,一連串的外交閃電戰,成為國際外交各國想拉攏的寵兒,他已經先後與中國、南韓領導人見過面,日本、俄羅斯和敘利亞的阿薩德也都尋求會面的可能。

對金正恩來說,此次會面極為重要,不只是國際地位的展現,更是鞏固自家勢力的里程碑。

華盛頓郵報分析,週二登場的川金會,與世界第一強權的領導人會面,對金正恩來說根本是中頭獎,這將使得金正恩成為站上對等地位的領導人。

南韓東亞日報記者認為:「這前所未有的會面,將讓金正恩非常自豪,因為他超越了父親和祖父,做到他們沒做到的事。」

反客為主:從面對制裁壓力坐上談判桌,成為有籌碼的對談

儘管美國、聯合國制裁的「最大壓力」可能是將金正恩拉上談判桌的原因之一,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金正恩是運用相當實力來到高峰會。

從5月10日白宮表示要川金會將在6月12日舉行以來,和樂融融的景象並沒有持續太久,金正恩放話要退出,並且公開批評美國,美國在一頭霧水之後,川普決定先講先贏,先發制人,寫了一封「分手信」給金正恩,說這不是見面的適當時機,「若你改變心意,請致電或致函給我」,一個禮拜後,川普宣布川金會重新開始,手中就拿了金正恩給他的信。

儘管朱利安尼說金正恩是「跪求」 川普重開峰會,但包括在無核化的技術細節,金正恩絕對是充滿信心、充分準備好的,前美國國務院外交官Kenneth Dekleva認為,金正恩賭上了他的名譽,要有一場成功的峰會。

從核武計畫走向經濟發展,金正恩打什麼算盤?

71歲的川普對上34歲的金正恩,如果因為金正恩年輕、相對沒經驗就低估他,絕對是愚蠢的,即使川普都講過他是「精明的傢伙」。

2013年時,金正恩宣布了「雙軌」政策,同時推動核計畫與經濟,這不同於他父親金正日「軍事第一」的作法。

他首重核武計畫,將國家微薄的資源都投入製造氫彈和遠程導彈。

經過驚心動魄飛彈滿天飛的一年測試,金正恩11月時宣布,核武計畫已經大功告成,這是他要重回「經濟發展」的信號,他也的確開始這麼做了。

2018年元旦,向南韓遞出橄欖枝,他的元旦談話像是個負責任的核武國家領導人,就跟美國、中國、俄羅斯沒什麼兩樣。

首要目標:解除制裁

金正恩的目標是擺脫去年屢屢挑釁導致的國際制裁,刺激經濟,或者至少讓北京停止制裁,畢竟9成的北韓貿易都是進入或者通過中國。

「這是他的首要目標,」梨花大學教授金錫光(音譯,Kim Seok-hyang)分析,金正恩的焦點是經濟,「2012年,金正恩對人民承諾他們不會再挨餓,但是到目前為止,並不成功。」

世界糧食計畫署估計,北韓有4成人口營養不良,雖然有口號式的溫情承諾,但金正恩仍然選擇將大筆金錢投入核武研發,對人民的不幸福視而不見是金氏王朝的傳統。

「如何能再做50年」左右金正恩的長期規劃

釜山大學教授凱利(Robert Kelly)分析,之前在馬來西亞遇害的金正男原本是北韓王朝的繼承人,在2009年之前,他一直接受接班人的訓練。(看更多:金正男,曾經被父親捧在手心的長子)

凱利指出這讓金正恩「缺乏他父親和祖父與平壤精英階級的深厚關係,」這是後來才空降的金正恩,政權不如爺爺爸爸穩固的缺失與危機。

他老爸金正日53歲掌權,他要做的大概就是維穩,維持個十幾二十年穩定,不需要做什麼改變,但是金正恩上台時才27歲,現在34歲的他大概還可以執政50年,他要打算得更遠。

「他不能不做任何事,」定期拜訪北韓的俄羅斯歷史學家Andrei Lankov認為:「因此金正恩正在試圖復甦經濟,他希望人們的胃裡有食物、心中有恐懼。」

從此走向改革開放?並不會

雖然北韓是共產國家,但是對私營部門的市場活動出現和寬容,讓經濟有了改善的活力。

大多數的民眾靠自營生意維生,之所以允許市場經濟,因為當權者發現這有讓民眾感到生活水準在提昇的好處。

金正恩也在平壤展示摩天樓、遊樂園、壽司店,努力證明北韓正在成為現代化國家。(看更多:北韓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但是這並不等於北韓選擇中國或者越南式的經濟改革,而放鬆對政權的控制,Andrei Lankov認為金正恩希望的是「不開放的改革」,「他希望縮小和鄰國的差距,這給他永保政權的機會」。

不同於金正日打游擊式的短期思考, 「金正恩是個年輕、沒有固有合法政權的領導者,爺爺金日成是北韓革命的領袖,爸爸金正日花了快20年的時間在建造威權神蹟,但是金正恩沒有這麼多時間,」高斯分析。

如果他能告訴北韓人民,是他把美國總統帶上了談判桌,對他的權威是新的突破,他掌政的合理性也將更為鞏固。

資料來源:Washington Post、WSJ、abc

 

更多《天下雜誌》的文章:



引用自: https://tw.news.yahoo.com/%E5%BE%9E%E5%B1%81%E5%AD%A9%E5%88%B0%E4%B8%96%E7%B4%80%E7%8D%A8%E8%A3%81%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qvyp0qimz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